延庆冬奥村顺利通过全流程测试

2021-12-18 14:07: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延庆冬奥村顺利通过全流程测试

延庆冬奥村顺利通过全流程测试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延庆冬奥村顺利通过全流程测试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12月16日,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北京冬奥会延庆冬奥村日前顺利通过为期两天的全流程测试。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冬奥村从选址设计到建设完工历经5年,在绿色可持续、中国文化融入和赛后利用等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延庆冬奥村吃住行通过检验

延庆冬奥村于12月11日至12日开展了全流程、全要素的运行模拟测试,检验了延庆冬奥村赛前运行状态。北京冬奥组委延庆冬奥村运行主任宋雪莹介绍,延庆冬奥村将接待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将接待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的30多个代表团约5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

据介绍,延庆冬奥村测试从日常运行、特定事件以及应急演练三方面模拟赛时运行场景,共有约1470人参与测试,包括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国际大赛经历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延庆冬奥村建设者。延庆冬奥村的暖廊设计得到大家认可。延庆冬奥村地处北部山区,海拔在900米以上,温度较市区低5-10℃。延庆冬奥村设计建造的暖廊连通全村,居民通过暖廊可到达村内所有居住组团和公共组团。

延庆冬奥村与竞赛场还有着便捷的交通,冬奥村毗邻缆车站,运动员可乘坐缆车或班车前往高山滑雪场馆;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可以通过高山滑雪中心结束区与村内连接的雪道,在不换装、不拆卸雪具的情况下,自行滑雪回村。

此外延庆村在综合诊所隔离室、密接隔离点、临时隔离点摆放了绿植、健身器材;村内小庄户村文物遗址,见证了奥运文物保护、遗产运用的具体实践;餐厅全部自助取餐,减少人员交叉流动。测试结束后,参测居民反映,居住区服务专业规范,设施完备,干净整洁;餐饮服务供给丰富充足,用餐时段合理;商业区热闹繁荣,商品供应充足,品类丰富;能源设备运行平稳,持续支持整体运行测试;无障碍设施设置、运行合理,服务到位。

冬奥菜单共计678道菜品

宋雪莹介绍,冬奥菜单的制定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历经菜单编制、风险评估、课题研究、菜品试制、优化完善等不同阶段,从2017年12月至2021年10月耗时3年11个月最终完成。

据介绍,奥运菜单的制定面临反季节种养殖、山地运输等挑战,需要统筹考量不同项目运动员对营养、热量的不同需求,以及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因素,在满足不同国家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宗教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特色饮食和地方小吃。

据悉,三个冬奥村(冬残奥村)赛时使用相同的菜单和菜肴配方,满足各种口味、不同宗教和冬奥村居民的特定饮食需求,近期运动员菜单已经公布,共计678道菜品,8天一循环。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春节,冬奥村(冬残奥村)的餐饮服务也将围绕中国年节庆主题,增添中西方特色餐饮美食供应,让运动员体验周到的餐饮服务,感受饮食文化交流的魅力。

冬奥村赛后将成为公寓或酒店

刘玉民介绍,北京三个冬奥村在绿色和可持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介绍,三个冬奥村均符合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在融入中国文化方面,三个冬奥村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在赛后利用方面,三个村都有赛后利用计划。

据介绍,延庆村在建设过程中,避让了约130棵原生树木,整个赛区移植了2.4万棵树木至专门的奥林匹克园区;施工现场的石块就地破碎,做成了建筑外立面的“石笼墙”,降低了工程成本。

三个冬奥村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北京村院子里的园林景观,契合了中国两百多年前展示皇家宫廷冰上运动的名画《冰嬉图》;延庆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村落形式,在核心区还保留了一个古老的村落遗址;张家口村在原选址上发现建于约800年前的太子城行宫遗址,后将冬奥村选址整体向东移了200多米,这片遗址得以完全地保护和展现。

在赛后利用方面,北京村赛后将成为北京市高端人才公寓;延庆村按照四、五星级两个酒店模式进行建设和赛后运营;张家口村将在赛后作为滑雪公寓出租或出售。文/本报记者 褚鹏

统筹/杜锐

供图/延庆区委宣传部

相关新闻

迅速转换:44小时可变身冬残奥村

12月16日,北京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马博洋表示,冬奥村可以做到按照国际残奥委会要求,在44小时内完成冬奥村到冬残奥村的转换工作。

据悉,在三个冬奥村的选址、设计和建设中,已经做到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问题。马博洋表示,做好转换期工作一直是北京冬奥村工作的重点。“由于转换期只有44个小时,时间紧迫,按照国际残奥委会要求,我们已对转换期各项工作做了充分准备,并细化到小时,细化到分钟,细化到责任人,保证44个小时内完成转换工作。”

相比北京冬奥村,张家口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地处山地,高差最多达到46米。通常来说,这样的落差不利于残疾人居住通行。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在2018年颁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要求所有的场馆均应符合该指南的要求。冬奥村的无障碍通行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在设计和建设中,均严格执行了该指南的标准,在开放区域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在一些有条件的区域,无障碍坡度做到了20%,坡度更缓、通行更顺畅。公寓的无障碍卫生间配置数量也高于标准。”刘玉民介绍。

在此前的北京冬奥村运行测试工作中,团队邀请了13名轮椅使用者参加了测试。“我们特意选定了他们居住的公寓楼进行了消防演练,13名轮椅使用者在志愿者引导下有条不紊地撤离到安全区,既测试了硬件,也测试了服务,大家都对这次测试表示整体满意,达到了预期效果,一致评定北京冬奥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可以满足赛时需求。”马博洋表示。

历经测试,北京冬奥村收集到了相关意见和建议。马博洋表示,针对残奥工作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和提升。“比如餐厅水龙头造成了轮椅运动员使用不方便,轮椅坡道要考虑照明和警示提示,这些都是轮椅使用者和各方面专家给我们提的改进性意见。我们马上形成了整改清单,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与相关领域积极对接推进整改,除部分正在施工的临设需要新建无障碍坡道,计划12月底前完工,其余整改内容已基本完成。”马博洋说。

文/本报记者 褚鹏

垃圾处理:建立完善清废作业标准体系

北京冬奥会在筹办、举行期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类垃圾。针对场馆的清洁与废弃物管理,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对标国际奥委会清洁服务水平,编制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清废作业标准体系,让垃圾分类在冬奥场馆形成亮丽的名片,推动首都垃圾分类走上新台阶。

刘玉民介绍,此前国内尚无完备的清废服务技术标准体系文件,冬季大型体育赛事清废服务技术标准几乎空白。为此冬奥组委制定了北京冬奥会赛时清废服务的工作程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体系文件。在该标准的指导下,历次测试活动都较好地完成了场馆内部的清废工作,填补了我国大型赛事清废服务技术标准领域空白,也可用于指导未来我国举办的其他大型活动的清废工作。

据悉,北京冬奥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清废作业标准体系,对标国际奥委会清洁服务水平;组建培养了一支专业的队伍,为促进赛后行业整体水平提升贡献冬奥力量。此外北京冬奥会严格区分闭环内外的废弃物。赛时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分为一般生活垃圾、重点管控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基本品类,其中一般生活垃圾细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个品类。

刘玉民表示,赛时将实行“三个全覆盖”。对赛时产生的所有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对生活垃圾从产生、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实行全流程管理。赛时场馆封闭线以内区域,都要纳入分类管理范围,闭环内外的废弃物严格区分开来。他表示,北京冬奥的垃圾分类能力,会让冬奥场馆形成亮丽的名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垃圾分类,推动首都垃圾分类走上新台阶。

文/本报记者 褚鹏

闭环管理:积极探索“有温度”的模式

根据日前发布的北京冬奥会防疫手册,北京冬奥村都将实行闭环管理。谈到如果运动员在接触中出现阳性病例,北京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马博洋表示,针对冬奥村内住宿、餐饮、清废、引导四个服务场景,积极探索“有温度”的防护模式。

马博洋表示,根据防疫要求,奥运村内居民除就餐、饮水外,在公共场所均需要佩戴口罩;餐厅、健身中心、娱乐中心、综合商业服务区等公共场所均通过限流、提示、一客一消杀等措施,加强村内居民的健康安全;在场馆闭环内外区间通过硬质隔离进行分区管理;通过缓冲区实现闭环外向闭环内的物品传递;闭环内区域实行垃圾管控,村内清废团队统一收集并转运至清废区的暂存点,另由市政部门转运出场馆外进行集中处理。

针对住宿、餐饮、清废、引导四个一线服务场景,冬奥村探索“有温度”的防护模式,结合冬奥官方图形色彩、岗位职能,为赛时服务保障人员设计了轻便、美观、方便穿脱且具有日常防护功能的工作服。

如果赛时期间村内出现阳性病例,冬奥村将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及时报告,快速转运。发现阳性病例后,医疗团队将使用负压救护车迅速转运病例至定点传染病医院。二是对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公共卫生团队与属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专家组分析判定密接者,在村内特定隔离场所实施观察。三是终末消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公共卫生团队联系属地疾控部门,组织专业消杀人员入村对驻地和交通工具等环境及物品实施全面消毒。四是启动专家评估。如发生规模性聚集性疫情,在开展紧急应对的同时,专家组立即根据赛事特点、场地情况、疫情扩散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进一步应对措施。文/本报记者 褚鹏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今日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