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学素质内涵不能“偏科”

2023-08-25 20:39:41 来源:科普时报 分享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第十三次全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正式启动,调查时间为8月—11月底。2021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都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近30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步入稳步提升的快车道,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新发展格局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对公民科学素质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需要深化。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既要注重科学知识普及与普及方法的倡导,又要重视培养公民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加强对科技活动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度,等等。这就要求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要从传统的知识“一元论”逐渐向涵盖“态度、参与、兴趣、精神”的多元视角转型,更强调科学知识之外的价值观、伦理、态度等人文要素,也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如果不能扭转对科学素质的“偏科”认识,就会影响未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面向未来,致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科学普及事业的抓手也应该有所改变,应从原有的科学知识普及向科学文化培育转变,将培育创新友好的科学文化社会氛围和环境作为科学普及与传播的长远目标。立足这一理念,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深入研究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科技界与文化界的协同发展,让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科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

目前,虽然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和贯彻仍要不断深入,不能停留在科学家个案的简单罗列,而是需要将科学家们生动、感人的事迹进行汇总和解读,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提炼出科学家成长的共性规律和精神气质,进而设计承载科学家精神的内容,并通过展览、媒体等各种形式进行传播。

二是在科学教育和传播普及过程中融入价值观要素。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特别是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带来的伦理挑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向社会推广向善、负责任的科技发展理念,正视科技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伦理挑战,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在全民科学素质的抽样调查和测评中,我国应该更加重视公众对科学的态度,确保公民在科学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科技造福人类的发展理念具备准确的认识,可以及时抵制“科技作恶”的观念和潜在风险,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科学文化氛围。

三是积极应对公民科普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完善科学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回应时代关切。在加强科技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响应公民愈发多元化的科学文化需求,将科学文化的内容拓展到公民常去的人文环境中,满足公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明需求。现有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打通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交叉和传播内容的交融,提升科学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助力公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